1. <u id="0rd9p"><bdo id="0rd9p"></bdo></u>

      1. <i id="0rd9p"></i>
        <u id="0rd9p"><bdo id="0rd9p"></bdo></u>

        1. <i id="0rd9p"><bdo id="0rd9p"></bdo></i>
        2. <i id="0rd9p"></i>
          <u id="0rd9p"></u>

          歡迎來到“中國瑤族文化網”!
          您還沒有登錄! 登錄
          |

          江西全南瑤族歌謠的整理及其藝術特色研究

          點擊量:1943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16日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江西瑤族歌謠中的民俗、藝術與社會》(項目編號:18WX13)。

           

          一、民族視野下的全南瑤族

          我國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云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總人口200多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為213萬),幾迦俗苑Q“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盤瑤”、“過山瑤”、“頂板瑤”、“白褲瑤”等30多種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統稱為瑤族。

          江西瑤族主要分布在全南。全南地處江西省最南端,有江西南大門之稱,森林覆蓋率80%,與廣東省的連平、翁源、始興、南雄等縣市毗鄰,境內峰巒疊嶂,林海莽莽,如詩如畫的青山秀水孕育了許多古樸奇特的民間民俗文化和獨具特色的民族風貌,其中瑤族民族風情最有魅力。全南瑤民主要居住于龍源壩鎮和陂頭鎮。龍源壩瑤族已隨新農村建設項目全部遷到鎮上集中居住,只有陂頭鎮瑤族村最有特色,其山寨分為上瑤(又稱白芒坑)和下瑤(又稱高圍子)兩個自然村組,今瑤族村是江西省唯一的仍能講瑤語的瑤族自治村,距縣城50多公里,距陂頭鎮20多公里。這是一支由廣東省始興縣羅壩鄉隨狩獵遷徙而來的過山瑤,他們保留自己民族語言、服飾、生活習慣,還部分保留著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在1958年政府還沒有解決其定居生活前,他們居無定所,生活在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里,一家一戶各占一座山頭搭棚而居,過著貧窮孤單的游獵生活,每當所居山頭野獸減少、耕作不利時,他們就卷起鋪蓋遷徙到另一座山居住,這種遷徙方式便稱之為“過山”。“一把刀,一把斧,一支鳥銃”是他們與大自然搏斗、維持生計的主要工具,一般沒有固定的土地,也沒有由幾十戶村落所組成的內部家族組織,主要靠打獵為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挖筍、采草藥、養蜜蜂,生產方式以刀耕火種為主,包谷、薯類成為主要食物。解放后應政府號召,才在全南縣逐步定居下來,現在其政治經濟生活已大有改觀。

          2008年3月調查時,瑤寨共有160多戶、510多人,主要姓氏為趙、王、鄧等,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已有12人,有正式黨員8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經過十余年,村民有的已外遷到縣城或鎮里,20159月有瑤民58戶、307;2018年有瑤民71戶、328,2019年4月為332人。[1]人口的持續外遷意味著當地經濟文化條件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對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需引起地方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才能更好地賡續當地有特色的過山瑤文化。

          二、全南瑤族歌謠的整理價值

          江西瑤族研究,從學術期刊網知網查,僅見5篇論文,其中有4篇為全南瑤族花棍舞研究(曹曉蕓2011[2],曹曉蕓2013[3],曹曉蕓2017[4],黃文華2014[5],1篇瑤寨旅游研究(黃俐琴2017)[6]。由此可知,江西瑤族文化研究至今顯得非常薄弱,對全南瑤族歌謠的研究仍一片空白,亟需加強整理與研究。

          全南瑤族歌謠是全南瑤寨民間祭祖及節日活動時演唱的歌本,計手抄本6大本,約300余頁,這是2006年調查客家文化與少數民族習慣法時所得,2019年全南縣文化部門與民族宗教部門均無此歌本。2018年7月去全南瑤寨調研時,村書記與村主任說都找不到了,2019年8月再赴瑤村調研時找到零散的幾本,但目前并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整理與研究。當地唯一能唱全本的王天祥老人已于2017年去世,還有少數幾位能唱片斷,但都是80歲左右的高齡老人,全南瑤族歌謠現瀕于失傳。

          歌本分“八永唱”“夜深深”“大說書”“小說書”“經書”“太原堂經書”“入席拜”等六大部分,獨立成篇章,其中如“太原堂經書”(太原堂氏當地王氏祠堂的堂號)等有其家族色彩,基本不同于已出版的瑤族《盤王大歌》《過山榜》《評皇券牒》等,而且里面有許多漢字書寫的瑤語、當地客家話及俗體字、手寫體字,對其進行整理與研究,可以呈現“過山瑤”獨特的文化樣貌,進一步理解少數民族與漢族(特別是與當地漢族中的客家族群文化)雜居時是如何接觸、融合,并形成與傳承過山瑤獨特的民族文化的。這對散雜居瑤族的文化適應、瑤族文化旅游開發、瑤族村寨的振興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也有學術價值。

          整理與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整理江西全南瑤族6本手抄歌本,這批歌本的抄錄時間從“光緒二十四年夏孟月上浣”(1898年正月上旬)至1989年抄成,時間跨度大;初步梳理其內容與現有《盤古大歌》等文獻有較多不同之處,帶有“太原堂”王氏家族色彩,有必要先整理出來,梳理各本及各部分之間的順序與聯系,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里面主要是《盤古大歌》《盤古細歌》及祭祀用的經書。二是對歌本研究,考察其內容及與現有瑤族歌本特別是“過山瑤”支系之間的聯系與異同;理清江西過山瑤與始遷地粵北過山瑤之間的淵源關系及文化變遷;研究江西過山瑤歌本的深層內涵;三是進行田野考察,將歌本內容、背景、演唱與當地祭祀等民俗活動、儀式展演結合起來,將歌本置于現實生活中,進一步理解與闡釋當代江西瑤族民間文化,對其傳承、保護與利用等提出對策建議。

          整理與研究的重點在于整理過程中發現并挖掘歌本的深層意蘊,并與現有瑤族歌本比較,發現其異同并闡釋其民族文化的深刻意旨,揭示粵北過山瑤遷徙到江西全南客家山區后的文化適應與文化變遷。難點主要在于整理工作,因瑤族有語言沒有文字,歌本時間跨度長,而手抄歌本中大量使用了用漢字記錄的瑤族語言,同時還有不少現在幾乎不用的手寫體字、俗體字,這些需要懂瑤語的瑤族同胞及當地老人家合作完成。

          6大本手抄歌本主要內容是過山瑤歷史來源、遷徙過程、家族組織與婚喪活動、祭祀祭祖儀式等。全南過山瑤來源于粵北南雄市始興縣,主要因經濟原因而輾轉遷徙;其主要姓氏現與始興等地瑤族仍通婚,可依其族譜理清其脈絡,查找粵北瑤族與近鄰的湘桂兩省瑤族的聯系,進而將湘桂粵贛四省間的過山瑤支系的遷徙歷史理清,揭示江西過山瑤的完整來源;全南過山瑤自上世紀50年代因政府政策而定居,對外操全南客家話,有其文化適應的過程;對內仍部分操瑤語,這有利于瑤族文化的認同與傳承,借助當地仍然通用瑤語的現狀,有助于手抄歌本的整理與解讀;當地仍有祭祖等民俗儀式,歌本中的“經書”“太原堂經書”中的情節內容可與此對照,一方面將作為文本的手抄歌本內容置身于活態的儀式展演中去研究,另一方面對照之下發現其異同,研究瑤族文化在客家文化圈中的傳承與變遷;當地還部分保持著“直灶”(灶口直通大門)、“柴序”(燒火時按整根樹木頭尾順序燒)、“鳥胙”(獵物置于灶頭上方木梁上熏烤)、吊腳樓等特色鮮明的過山瑤民俗文化特征,有過山瑤文化底蘊,可以進一步挖掘整理;當地獨特的花棍舞一說源于生活形態(持短棍勞作),一說源于祭祀時所的點兵情節,現在當地文化部門介入,組織了華南師范大學研究者去整理、幫助編排,已成為舞臺表演與迎賓表演的文化項目,結合旅游扶貧、文化扶貧進而發展當地瑤族經濟,并做好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

          三、全南瑤歌的藝術特色

          全南瑤歌中摻入了抄寫者對歌詞的理解,既有漢語規范化的表述,也有使用全南客家話、漢語記錄的瑤語發音,還有習慣寫法的手寫字體、俗體字等,在閱讀過程中出現晦澀難懂情況。這些瑤歌主要是還盤王愿時所唱的《盤古大歌》《盤古細歌》,也有瑤民宗教信仰儀式所唱的祭祀歌《經書》《太原堂經書》(王天祥所存,標注為太原堂王氏),也有猜字歌、農事家、情歌等內容,表達的內涵極為豐富,形式上以七言四句為主,也有三言、四言、五言等,有的還加入歌頭起興和襯詞。與盤才萬所編《盤王歌》[7]版本比較,在結構上、語序上、用詞上都有異同,因流傳地域空間上分別為贛粵兩省,時間上也有不同,總體而言差異較大,但同屬過山瑤歌謠,互為參?梢愿玫乩斫馊犀幐。

          就全南瑤歌的藝術表現手法上,主要有比喻隱喻、對比襯托、諧音雙關、起興反復等,這些表現手法與漢族民歌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基于或適于瑤民思維模式與表達技藝所不同之處,對此加以分析闡釋能更好地理解瑤歌,并有助于當地過山瑤民族文化的傳播。

          (一)比喻隱喻手法的運用

          比喻手法在鄉村的理解中就是“打比方”,將深奧的道理或不太好直接說出的本意(通常是戀情),用形象生動的對他事的描述顯露出來。這要有“地方性知識”,是基于雙方共同的知識結構與理解能力,才能理會其意,達成共識。

          比喻用法要基于場域中知識體系的共識。“尞起唱,客匠打刀尞起爭;黃蜂結竇娘裙腳,尞起四邊也著行。尞,即撩,也作“聊”,即男女雙方走到一起,休閑聊天,“撩”就是要挑起話題,拋出“歌頭”,有人唱起第一句后,便形成了“歌場”,有唱歌的氛圍和氣勢!傲闷鸪焙,大家不分主客,來者聚在一起,便形如在歌場中對歌,猶如鐵匠打刀,你掄一下鐵錘、我翻一下鐵砧,一唱一和,你爭我趕,歌聲此起彼伏,然后又引來眾多的男女圍過來,小伙子們就象黃蜂“結竇”筑巢,圍攏于姑娘的裙腳邊,試圖以美妙的歌聲來引起姑娘的注意,以便有機會與中意的姑娘 “著行” 相戀。此句中“客匠打刀”“黃蜂結竇”就是比喻用法,源自于瑤民刀耕火種的熟悉的生活場景,使原意與目標語義相契合,在歌場中達成共同的認知。又如“郎是真心來連我,又著那人來退開;衫袖里頭載絲線,井水發魚心正涼!惫媚锏囊馑际悄阋嫘膩響傥业脑,你就不要對別的女人好,否則便會把我推開,雖然我就象“衫袖里頭載絲線”,對你還有些思念(“絲”與“思”諧音),但涼井水里養魚,我的心也會一樣涼!鞍l魚,養魚,客家話“魚”“你”同音,井水養魚就象就象戀愛中不專一,水涼,心也涼。通過這樣的比喻使后兩句不著痕跡地把女子的想法傾訴出來了。再如“有心作笑起便定,無心作笑就船難;那岸有風蕉葉破,海岸無風蕉葉園!敝赣行南鄳倬拖窈秃纤粯咏Y合,無心相戀則像船一樣隨江流走;岸邊有風會把蕉葉吹破,海岸無風則蕉樹成園,只要相戀的人不會移情別戀,沒有風波,則蕉葉圓、蕉樹成園,相戀的人也就有姻緣(“圓”“緣”)。就象“郎心正,不能那人有二心;郎心原能江郎樹,隨根生上一條心!敝灰行南鄳,猶如“桄榔樹”,筆直同心,不旁枝逸出,不生出別的戀情;否則“惜便念,莫學別人連又拋;莫學大州客買賣,前人去了后人來!闭湎н@段戀情就要時時念著,不要學別人既戀愛又拋棄,就象大州里的人做買賣,前人問價,后人又來,用情不忠,誠心不足。

          隱喻用法常借助慣習用語的表達。如把隱秘之情的表述:“春到了,得見哥涼妹也涼;哥涼不得春牛駛,妹涼不得插田秧!毕惦[喻手法,指男女戀情不得實現;春牛駛、插田秧,這是春天到來后的正常農事勞作,更是情愛的形象隱喻,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保╗]嚴羽《滄浪詩話·詩辨》)針對瑤民的生活情形,也有隱喻:“世上黃禾十二姓,六姓糯禾六姓粘;六姓愛生尖風嶺,六姓愛生坪地田!敝脯幦耸,六姓居山六姓居平地。相同結構的還有:“世上黃禾十二姓,六姓糯禾六姓粘;六姓煮飯飯柔軟,六姓釀酒是糖甜!币部煽闯霈幦俗迦褐芯幼、風俗等的復雜性與豐富性。又如源自于生活道理的:“打開坪田種綠豆,打開坪地種桐柚;桐柚生子不好食,綠豆花開伏共收!眲t指梧桐開花漂亮,但果子不能吃、不好吃;綠豆開花很平常,但開花所結的豆子伏于豆莢,喻指愛情不需要華而不實,要的是“伏共收”、結同心!澳锷洗笾堇梢采,嫁下貴州郎也爭;石上架高枧,放莫枧頭插入泥!贝颂帯盃帯笔强图以,諧音“跟”,姑娘去哪郎都跟隨而去,即便嫁了也如此,猶如石上架枧,是為了讓水流,但如果枧頭插入泥巴堵塞了,則起不到引水作用,隱喻要感情專一。

          與比喻、隱喻相關的是比擬手法的運用。“急念急連連,無物做引不得連;得郎變作青銅鏡,入娘衫袖出胸前。急念急連連,無物做引不得連,得郎變作燈火子,急光急暗急來連!卑牙傻膽偾榘炎縻~鏡、比作燈火,一直隨影相從。手拿黃稈掃人屋,天光擔水到黃昏;銅釵落地成木運,發亂變成馬尾絲!钡谌溆肿鳌般y叉落地成木運”,銀釵落地成了木屑,比擬以前的千金小姐現在生活艱辛成了“辛苦女”。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對比手法既有具體景像與物像的對比,也有不同情境與心境的對比。如“春到了,百般樹木正含芽;百般樹木含芽立,妹在深房織細麻!贝司渲笜淠就卵,春天到來,春意盎然,女子卻在深閨中織麻織絲準備嫁妝,期待愛情到來,以對比的手法,反映姑娘春怨的心情。同構關系的還有:“春到了,木葉出來朵朵新;新葉出來舊葉落,舊葉落地成泥塵!辈还庵腹媚锎涸,小伙子也有明顯感覺:“春到了,百般春草傍春生;娘屋有隨雙雙去,郎屋無雙獨自行!币詫Ρ仁址,姑娘找到心上人了,小伙卻孤身無依、孤獨寂寞!按旱搅,得見哥憂妹也憂;哥憂不得春牛使,妹憂不得作風流!边@是以性別作對比,男子憂生產,女子憂無人追求。

          瑤歌中也有的是以時間線性來表達,如《十二月歌》中:“十一月(來收)冬,鷓鴣上樹食沙糖;單食沙糖不當飯,頭插好花不當雙!敝笗r序到了十一月收獲季節,鷓鴣可以上樹吃糖梨子,而姑娘頭戴漂亮的花朵,卻還單身,沒有找到心上人!笆[拜新]年,鷓鴣下地(田)收年糧;收得年糧有七石,鷓鴣有女不能娘。”通過對比,喻指鷓鴣都有糧有女(有小鷓鴣),而男子還沒有找到中意的姑娘。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語境下的對比:“樓上點燈地下暗,地下點燈樓上光;當初得見娘嫌子,如今倒轉子嫌娘!保ì幐柚小白印笔悄凶、情郎,“娘”指姑娘,娘與子的關系所指非母子關系,而是男女戀情關系,這是瑤民的獨特表述方式)有的用奇特想像作對比:“隔江拋刀不入削,隔河搖扇不通風(涼);欠雙便來對面話,莫放斜刀削利良(龍)!蓖ㄟ^對比,要表達出有情則面對面來談情,不要被太多的無關的事所阻擋。又如:“出小不曾見大怪,今年見怪大堯天;青泥出筍郎床腳,南蛇走上屋樑眠!薄俺鲂〔辉姶蠊,今年見怪大堯天;山雞上房開老酒,田螺上床共婦眠!蓖ㄟ^對比,泥地出筍架床腳,南蛇離開水邊而上梁,山雞開酒,田螺上床,這都是怪現象,不可能出現的。這些歌謠還有很多,如“出小不曾見大怪,今年見怪大江河;上塘得見龜拜鱉,下塘野鴨拜天鵝!薄俺鲂〔辉姶蠊,今年見怪笑呵呵;放得塘干捉老鼠,放火燒嶺撿田螺!鳖愃朴跐h民族中的“拉翻歌”,以非正常邏輯來表達不可能出現的事像,以此反面說明正常的秩序,以及對愛情的盟誓,這與漢樂府《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抒情結構高度一致,也是情歌中常見的以空間物像對比表達手法。

          對比手法運用中還善于配合襯托語境,即用對襯手法:“入山斬竹林林東,村頭村尾織麻籠;織得麻籠千百眼,中心一眼映山紅!甭榛\千只眼,但中心僅有一眼,指戀情不變!暗ぶ竦,丹竹也丹郎也單;丹竹丹丹會出筍,郎打單身一世難!薄暗ぶ竦,丹竹打排撐下灘;三十六埠都撐過,重有佛前一渡難!备柙~中的丹竹只是起興對象,與單身的“單”同音,“丹”字的反復出現,營造了一種求偶氛圍,“丹竹也丹郎也單”,但“丹竹丹丹會出筍”,會有好的結果,而郎子則經歷世事,“三十六埠都撐過”,只有神廟前一灘較難過,指戀愛過程中只有最關鍵一步還難于實現,“郎打單身一世難”,仍然沒有找到合意的姑娘。這種對襯手法的運用,猶如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言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瑤歌中則更重視通過對比與襯托手法的運用,營造追求愛情過程的苦樂意境。

          (三)雙關用法的運用

          瑤歌中的雙關有三種情況,即語音、語義、語境的雙關。

          一是語音雙關。“也無事,手拿綠豆也無真;手拿綠豆入園種,看娘不是念雙人!贝颂帯熬G豆入園種”, “園”、“緣”語音雙關,指考驗雙方是有緣,特別是看姑娘是否對男子有意“念雙”!笆帜勉~錢二十五,數去數回二十五;又有第一歌難唱,又有第二出聲難!币灰粩靛X之事容易,但唱歌起頭卻很難,起著唱歌后要應和對唱也難,一語雙關,指青年男女要第一個表態很難,誰也不好意思先去表白,即便表白了要得到應和允諾的“第二出聲”也很難!巴~取蓮同葉骨,同搭取蓮同搭心;共村又連共村我,同姓取蓮同姓人!贝颂幍摹按睢敝缚图移魑镱愃浦裆t但比竹蓆更長更寬的“竹搭”,同村男女同在竹搭上取蓮,既指勞作的場景,又“蓮”“連”(指戀情)同音雙關;另一版本則作“桐葉自連桐葉骨,桐塔自連桐塔心;同村自連同村偶,同姓自連同姓娘!币哉Z音雙關的方式,反映了歷史上瑤民長時期存在的族內婚習俗。

          二是語義雙關,指的是同一語中可作不同的含義來理解。“真是真,真銅打刀利過心;真銅打刀心利過,不是連爾連奈人!闭驺~,有的版本又作“真鋼”,用它打的刀兩刃鋒利,“利過心”、“心利過”,指接受愛情的考驗,看對方是否真心,只有“利過心”的真情才能忠貞不渝,才能喊出“不是連爾(你)連奈人(奈人,全南客家話,哪一個人)”!另外還有諧音手法創造語義的雙關,如《盤王細歌》中的第22段《歌嘆》,類似于漢歌的《十二月歌》,它以十二嘆的方式來抒寫戀情的曲折:“十嘆楓木葉,落地變成綠羅紅;有緣一年見三遍,無緣不見一年空。十一十二都嘆了,斑竹斑斑隔妹房;莫放蜘蛛結網過,莫放火灰燂妹房!钡搅耸虑锒竟,楓葉紅了,轉眼落地則變得斑駁不堪,有緣的話能見到三次,無緣則一年到頭一次也見不到,只能獨守空房。到了深冬,對戀情的渴求猶如蜘蛛牽絲結網, “絲”諧音“思”,雙關語義指暗結相思,只留下無盡的思念;亦如放入房中的火炭,希望能“燂妹房”, 試圖變得溫暖。全南縣客家方言 “燂”“探”同音,“探妹房”指到姑娘房中約會。但這一切仿佛“隔妹房”的斑竹,只能無緣戀情,淚跡斑斑,相思與約會變得越來越遙遠。

          三是語境相關,在不同語境中表達類同的內涵,如“大碗酒,來時熖熖去時干;酒是五凄相任藥,舊屋成雙來酒漿!逼渲小盁獭笔恰把妗钡挠炞,指熱騰騰的酒氣,客人用大碗盛著熱騰騰的米酒歡飲,一下子就喝干了。這美酒的釀造是神意促成的,是瑤人所敬奉的五淒神用“相任藥”所調制才有如此好的酒漿,這釀酒用的酒曲“相念藥”在男女戀情的特定語境下一語雙關,指青年男女也需媒人的精心撮合,以致“舊屋成雙來酒漿”。

          生活事像中的成雙成對與青年男女戀情的成雙成對之間構成了相互依存的語境結構,在瑤歌中借助語境的推演構成雙關表達法則。如“不成酒,一條甘蔗不成糖;人話牛角不修筯,幾時修得筯成雙!鼻耙痪渲敢粭l甘蔗太少,不能榨出糖,更不能釀造成酒,在語境中營造著單身男女的孤獨無助;后一句又作“人話牛角好修箸,幾時修箸得成雙”,一語雙關,指牛角尚且能彎曲成需成雙成對使用的筷子,青年男女感嘆又何時能相親相戀才能成雙成真。

          (四)比興手法的運用

          起興手法由比體與興體兩部分組成。起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朱熹《詩集傳》),所言他物多為全南過山瑤所山居的自然景物,如瑤民族內婚制度的存在,以比興手法來指證其倫理的合理性:“柑子共皮各自片,韭菜共根各自長;共床夫妻不共姓,就係共姓各爺娘!绷硪话姹緸椤伴僮庸财じ髯云,蕉子同弓自各心;共床夫妻各自姓,十分共姓各爺娘!爆幦俗鍍然橹锌赡懿煌,也可以夫妻同姓,即便同姓但不同父母,是符合瑤族文化倫理的。

          比興手法與隱喻手法的交叉使用,營造同義反復的效果:“廳前種條無根竹,廳前種竹便籬根;郎是單身不有偶,廳前路望望娘行;要娘種竹娘不種,得見別人竹筍生;要娘念雙娘不念,得見人雙拗筍行!备柚兴枋龅氖牵簭d前沒有種竹,種后則成為籬笆一樣長勢茂盛,情郎在廳前常常望著姑娘能前來,但常常失望,只見別人種竹,甚至竹筍都長成了,雙雙出入拗筍。但實際表達的內涵則是戀愛無成,只看見別人出入雙雙,成家立業。又如“八月八,八月禾花谷里生;八月禾花愛細雨,得生年少愛歌堂;九月葛藤花過路,二人暗會入花林;幾時得到花葉里,發開花葉摘花心!焙袒◥奂氂,小伙愛姑娘,二人出入花叢中,手攀花葉摘花心,希望能得到真實的戀情。

          比興手法中還夾雜著敘事意圖的遞進效果,遞進關系一層一層深入推依,最后的才是作者的指向所在,如“急水灘得架梁碓,不圖白米且圖糧;郎今不圖白米食,且圖娘屋好爺娘!蹦凶釉诩彼軜虿皇且獔D白米,而是解決第一步的問題用引水種植水稻(糧),這樣才能有糧碓米;男子如今不是要圖食白米,而是要找到“娘屋爺娘”,只有她父母的應允,“我”才能得到這個好姑娘。

          四、結語

          全南瑤族歌謠是瑤族民族文化的奇葩,內容豐厚,在與當地漢族客家民系的長期共存中,在表達手法上既吸引漢族民歌的精華,在歌謠中摻入了客家話,又有瑤族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體現出過山瑤歌謠的藝術魅力,對當地瑤族文化的傳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聲年、王靜:瑤族村里聽新謠[N],江西日報,2019-4-10.

          [2]曹曉蕓.藝術奇葩  民間之魂——談江西全南瑤族花棍舞的美學價值[J].黃河之聲,2011(23):82-84.

          [3]曹曉蕓.聆聽舞聲——江西全南瑤族花棍舞“生態背景圖”[J].大眾文藝,2013(21):43-44.

          [4]曹曉蕓,曹曉青,汪麗紅.江西全南瑤族花棍舞身體語言的解讀[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02):262-263.

          [5]黃文華.贛南瑤族花棍舞的形態特征與審美意蘊[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04):213-214.

          [6]黃俐琴.全南瑤族村旅游開發設想[J].農家參謀,2017(15):7.

          [7] 盤才萬:盤王歌[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公司出版社,2016.

           

          本稿來源于《瑤學論叢》第四輯  作者:曾曉林


          91直播软件
          1. <u id="0rd9p"><bdo id="0rd9p"></bdo></u>

            1. <i id="0rd9p"></i>
              <u id="0rd9p"><bdo id="0rd9p"></bdo></u>

              1. <i id="0rd9p"><bdo id="0rd9p"></bdo></i>
              2. <i id="0rd9p"></i>
                <u id="0rd9p"></u>